受到基爾福的啟發,后來發展的許多創造力測驗,例如
著名的拓浪思(E. P. Torrance)創造力測驗,主要就
是測量擴散思考能力,包括︰理念的流暢力(能生產大
量理念)、變通力(理念具有彈性)、原創力(理念獨
特)及精進力(品性改善)。
這些測驗假定創造力是一種跨領域的、一般性的特質,
但也有一些學人認為創造力是領域特定的︰一個人在某
個領域(例如語言)具有創造力,不見得在另一個領域
(例如繪畫)具有創造力。
所以我們就必須使用領域特定的產品(例如文章或畫作
)來測量作者的創造力。那麼,產品的創造性又該如何
判斷呢?一般來說都是由該領域的若干位專家形成共識
來判斷,很多時候,研究者或測量者並不要求領域專家
們提出判斷的標準,而是讓他們根據專業直覺去做判斷
, 這種作法認為︰「什麼是有『創造性』的產品,我(
專家)說不清楚,但當我看到的時候,我就認得出來」
。
有些時候,專家們也會列出判斷標準,這些標準通常同
時包括兩大類︰
1.就該領域而言,此一產品是新穎、獨特或前所未見的;
2.就該領域而言,此一產品是良好、適宜、有價值或能解
決問題的。
通常,專利核定機關的判斷標準,也都包含這兩大類。
「新穎」有程度的不同,「價值」也有程度的高低。
傑出的文學家、科學家、發明家、音樂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
畫家等,創造出來的有形、無形產品,可能具有劃時代的創新
性,並且受到廣大人類社會的價值肯定,這種創造叫做「大C」
。
但是,
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當中,也會有頗為獨特的問
題解決模式,或頗有創意的作品,例如一張創意卡片或一間創
意咖啡屋等,這種創造叫做「小c」。
此外,所有的人,
包括那些傑出的創造性人物,在兒童、青少
年或領域生手等時期,都不可能有劃時代的創造,但這些人難
道就沒有任何創造歷程嗎?其實,深刻的學習歷程,就是一種
創造和自我突破的歷程,它的「新穎」是相對於「昨日之我」
而言,這是一種「縱貫性」的創造,也可以稱為「小c」。
「小c」雖然未必一定累積、發展成「大C」,但「大C」一定是
由「小c」累積、發展而成。
著名學人契克森米哈賴(M. Csikszentmihalyi)則跳開「
創造力是什麼」這個問題,轉而提出「創造力在那裡」這個問
題,他認為︰我們不能單獨、孤立地定義「創造力」,而必須
整體考量「個人」、「學門社群」和「符號領域」所交織的系
統脈絡。
例如,畢卡索的作品為什麼具有創造力?這並不是畢
卡索創造一個自認為有創意的作品力即可(變異),而是學門
社群當中,至少有部分守門人(gate-keepers, 如搜藏家、
評論家、同儕畫家等),肯定了他的作品(選擇),賦予他的
作品意義和創造力,這樣的作品才得以保存在繪畫領域,成為
文化遺產。
如果畢卡索創作了一件自認為很有創意的作品,但整個相關學
門社群都不認為有創意,這件作品終究無創造力可言。
認定的創造力都是指社會文化層次的「大C」,但並不否認「
大C」最初源於「小c」。
留言列表